
古往今來,中國許多酒類都帶有“春”這個字,如劍南春、五糧春、玉壺春、武陵春等等。春有萬物復(fù)蘇、四季初始之意,中國名酒多沾春怕也是引申此含義。
“名酒多沾春”最早見于《詩經(jīng) 風(fēng) 七月》記載,不過這時的“春酒”是酒的通稱。
以春名酒,唐宋時代比較盛行。什么“土窟春”、“石凍春”、“劍南曉春”(出《國史補(bǔ)》),“玉壺春”等酒名,見于唐代人的詩文之中。宋代也有多種多樣的“春”什么“百花春”、“千日春”、“錦江春”、“武陵春”等等,名目繁多。為什么以“春”名酒呢?一是,古代的酒多半是冬釀春熟,人們叫它春酒。二是,魏晉以來,出現(xiàn)了一種做春酒的酒曲。于是就把用春酒曲釀的酒很自然地叫做春酒了。后來,人們在給酒取名時,為了簡潔,就用“春”代替了酒的通名,“春”就成了酒。
到了現(xiàn)代,名酒泉涌,酒香飄逸,也有不少帶有“春”的酒名。如北京的燕嶺春、回醞春;天津的蘆舌春、燕泉春;河北的御河春、鹿泉春、燕南春、虎陽春、迎春;四川的劍南春,九里香,五糧春;上海的玉泉春,萬年春等等。
現(xiàn)在的高端酒類,講究酒文化底蘊(yùn)、講究歷史感,古人云:“冬釀春熟之酒,是謂‘春酒’也。通過取“春”之名,不僅寄托了人們對時令的敏感反應(yīng),同時也給酒以更好的寓意。